潮州粽子
主要特色呈現三分之二鹹餡和三分之一甜餡,
一個粽子同時顯出咸甜兩味,
故被稱為潮粽雙烹。
咸餡內鹹蛋扮演重要的咸主角,
再配搭豬肉,栗子,香菇,和蝦米等食材
另加一個甜配角即是豬油網包裹一顆甜紅豆沙,
防止與其他食材參雜及避免糯米碰上甜無法熟透。
潮粽雙烹
食在嘴中時有一種神秘幸福說不出口的感覺,
鹹味食材中特出一股綿密豬油香爽滑細膩的甜紅豆沙,
如此鹹甜交融釀昇獨特潮式味覺,
它的香味覺比普通鹹肉粽更勝一籌,
真是一言難盡簡述。
唯惜呀!
此口味不是人人都能夠接受咸中帶甜的味覺。
這是我年年不忘,
對潮州粽子的私念難忘懷。
幾百年的粽子啦
沒有防腐劑
全部是新鮮
謝謝你記得我這個笑查某。
祝福樂松歡喜安康
俺永遠會記住妳,
請妳悄悄告訴我如何聯絡妳。
三姨,我要買三姨餅過猴年,哪裡買???
两年没更新文章?这潮粽肯定是放了防腐剂。哈。
周公子,
此粽沒有含防腐劑,是真空包裝 …….
謝謝你到訪
我是潮州人,所以進來支持!
你的“潮州粽子”正是我母親拿手的!
而且是KL這裡吃不到的。
謝謝你讓我思念起我母親的粽子。。
謝謝碧甄的留言和支持。
那麼多籍貫粽子,
雖我非是潮籍,
我還是最懷念潮州粽子,
我喜歡它的半鹹甜的味覺,
其半鹹甜有別娘惹粽的鹹甜滋味 !
唯惜在隆市難尋呀,
目前只有老二有得買罷了。
妳會裹潮粽嗎???
記得要把如何煮綿密紅豆沙,
甚至如何以豬油網包紅豆沙的技巧學下來,
好好承傳以免失傳。
還有明年送我潮粽解饞。
我还以为你是“kakinan”自己人呢!
但说到半鹹甜的味覺,其实很多人都接受不到!
难得你喜欢,贞找到知音!
乐松说重了贞的死穴,
我们4个姐妹都没学到妈妈裹的潮粽!
这说起来挺惭愧的!
也许有天真的要提起心机学一学才行!
到时不忘与你分享!:)
謝謝貞子的回復交流。
那麼貞子可有學承繼令堂的潮菜。
自從在老二品食潮菜後,
至今仍然念念不忘潮菜獨有風味。
有空,不一定要等到端午才裹粽的,
什麼時候都可以學裹粽,
那麼將來可以未雨綢繆應節啦。
請問貞子可有廢思部???
祝福貞子。
潮菜基本的勉强还可以!
反而参了客家菜!哈!
裹粽很多工的,我没的就是时间!
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马来西亚下雪,
也就是我学会裹粽的一刻了!
廢思部我少上了,泡红花为多!
得空咱们可以在这交流交流咯!
看得出你是个进得了厨房的男人哦!可喜!
我非常期待大馬能夠降雪的一天,
那我就不理妳是否裹潮糉 !!!
因為降雪實如詩中有畫,畫中如詩,
窮言難盡 !!!
我極多潛伏在大紅花根底,
比較少出來活動 ….
反而活躍在費思部
因即時即聯。。。。
我有蠻多的照片,
妳如有興趣可以去遊觀。
有空,請分享潮菜。
我真想知道潮式沙茶醬麵是怎樣???
聽說這是 Laksa 的前世呢!!!
一定是正宗的潮汕人。那個用豬油網裹紅豆沙,不是很多人知道那個訣竅了。
正是。
我相信因潮粽工序繁重,唯恐潮粽會凋零,最終變成普通鹹肉粽。
即使知道訣竅,又有誰願意親手自裹,一代傳一代。
歡迎交流。
謝謝。
节日虽过,粽味犹香。
謝謝無常。
請問無常食什麼粽子???
我也很喜欢潮州粽,来台湾南北粽对比,选择多一些南粽,就觉得口味特别乡土。
謝謝劉可可留字踪影。
請劉可可分享台灣北粽南粽的特色。
我来做潮粽,红豆沙那边,用蓝花瓣汁染米。
扇糉
一定會很神奇
我建議因糉有四角
一角有甜紅豆沙
二角有鹹鴨蛋黃
三角叁霸蝦米辣
四角酸梅碎醬肉
記得送來給我鑑定味道 !!!
祝福端午祥安
恭喜发财!
大吉利是
如果扇子數日來沒有來拜訪,
說不定此篇不知落在何時某日才能夠發文分享。
端午感恩。
火炭煮粽,扇子活火。
謝謝扇風點火